碳化硅(SiC)控制器,附特斯拉故障召回控制器實拍照片
1 新能源汽車控制器功率器件概述
1.1 功率器件碳化硅與IGBT行業概況
▲中國新能源汽車IGBT、SiC市場規模,數據來源:Omdia
如圖所示,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IGBT、SiC市場近5年規模數據,以及未來三年的數據預測,不論斜率還是趨勢,SiC市場增速和規模都優于IGBT,還沒有統計光伏、家電等SiC的需求。
正是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,功率器件前途光明,創投遍地撒錢的原因。
1.2 IGBT與SiC結構與工作原理
(1)IGBT結構
▲英飛凌IGBT7空間結構/帶溝槽結構
眾所周知,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簡稱IGBT,是由BJT(雙極結型晶體三極管)和MOS(絕緣柵型場效應管)組成的復合全控型-電壓驅動式-功率半導體器件。
自1985年誕生以來,雖然經歷多代升級,IGBT可分為:p-IGBT和n-IGBT。
在IGBT領域,英飛凌在全球市場的位置舉足輕重,目前已經發展7代,IGBT1~IGBT7, IGBT7。IGBT7采用了基于新型微溝槽(MPT)的IGBT結構。它采用基于n-摻雜的襯底的典型垂直IGBT設計。
如圖所示,IGBT7里的溝槽有多種形式:其中常見的是作為有源柵極使用,柵極電壓施加到溝槽,在溝槽兩側形成導電溝道。其次,MPT結構還能夠實現發射極溝槽和偽柵極,兩者都是無效溝槽。對于發射極溝槽來說,溝槽直接接到發射極電位。對于偽柵極來說,柵極電壓施加到溝槽。但是因為這些溝槽周圍沒有發射極接觸結構,二者均無法形成導電溝道。這三種溝槽單元類型能夠精細化定制IGBT。
(2)SiC構造
第三代半導體由3C-SiC、4H- SiC、6H-SiC、GaAs等材料構成。由于4H- SiC具有更好的禁帶寬度(3.26eV)、高頻率特性(大于12K)、臨界擊穿電壓(3MV/cm)、熔點(大于2100℃)、很高的電子飽和飄移率(2×107cm/s)等原因,是其成為第三代半導體的主力。
如圖所示,4H-SiC是空間結構,黑色碳原子,白色硅原子。如下圖所示,硅Si-MOSFET與SiC-MOSFET結構對比,我們可以看出,碳化硅和IGBT構造相似。
▲SiC空間結構 /硅S- MOSFET與SiC- MOSFET結構對比
(3)工作原理
IGBT和碳化硅的工作原理相似,都是一個三端器件,其本質就是一個開關,非通即斷??刂仆?、斷,就是靠的是柵源極的電壓,當柵源極加大于6V,一般取12V到15V時IGBT/碳化硅導通,柵源極不加電壓或者是加負壓時,關斷,加負壓就是為了可靠關斷。
IGBT和碳化硅沒有放大電壓的功能,導通時可以看做導線,斷開時當做開路。
1.3 碳化硅與IGBT主要特性
(1)IGBT特性
▲圖1-10 英飛凌IGBT7導通時波形
圖片
▲英飛凌IGBT7 2.5μS通斷波形
如圖所示,英飛凌IGBT的特性曲線,由于IGBT特性很多,導通電壓和通斷特性非常重要,篇幅所限,具體特性可以參考具體型號Datasheet。
(2)碳化硅特性
▲IGBT、短路碳化硅、正常碳化硅導通時間波形
碳化硅出眾的特性-短路能力。這也是變頻器驅動應用的關鍵。如圖所示,IGBT、短路碳化硅、正常碳化硅導通時間波形,不難看出,碳化硅更優秀。
1.4 碳化硅器件具體優勢
(1)能量損耗低
SiC模塊內阻僅幾毫歐,開關損耗和導通損耗顯著低于同等IGBT模塊,且開關頻率越高,與IGBT模塊的損耗差越大。
正常行駛時,采用碳化硅比采用IGBT能節約5%的電量,在制動時,如圖所示,能減少能量的損耗,提升回生電力,提高續航里程,進一步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短板。
▲再生制動器獲得的功率比較圖,左側為 Si,右側為 SiC 資料來源:三菱電機
(2)更小的封裝尺寸
SiC器件具備更小的能量損耗,能夠提供較高的電流密度。
在相同功率等級下,碳化硅功率模塊的體積縮小到IGBT模塊控制器的1/4,有助于提升系統的功率密度,也為其他設備創造了更大的空間。
(3) 實現高頻開關
SiC材料的電子飽和漂移速率是Si的2倍,開關頻率提高1.5倍;8000V以上的臨界擊穿電場,克服IGBT在開關過程中的拖尾電流問題。
(4) 耐高溫、散熱能力強
SiC的禁帶寬度、熱導率約是Si的3倍,可承受理論溫度600℃,實際一般175℃高,高熱導率也將帶來功率密度的提升和熱量的更易釋放,冷卻部件可小型化,有利于系統的小型化和輕量化。
2 SiC在特斯拉控制器上的應用
2016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 3上使用意法半導體的碳化硅(SiC)模組,將24顆SIC MOSFET用在逆變器模塊上。
2020年以后,碳化硅引發了車企的重視和布局。
(1)特斯拉Model3 碳化硅
特斯拉Model 3功率器件選用廠家是意法半導體生產的,型號GK026,可能是特斯拉公司定制意法半導體公司的,在官網上查不到產品信息。
根據特斯拉Model 3驅動電機的功率,大致推算出碳化硅器件是650V/100A的產品,估算出逆變器峰值相電流為715rms左右,平均每個電流178Arms。
▲特斯拉Model3 碳化硅陣列
如圖所示,特斯拉Model 3 碳化硅陣列,SiC模塊單元采用標準6-switches逆變器拓撲,每半橋四個并聯,其正極直接連接電容的DC+,負極則采用DC-Cu bus,與母線電容的DC-進行連接,DC- Cu bus緊貼在模塊的上表面(為了更清晰表示,圖中去掉了電容器)。
在汽車前進和后退時,有微控制芯片DSP控制3個驅動IC,將直流DC轉化成交流,產生A、B、C三相交流電,驅動電機工作;制動時,微控制芯片DSP控制控制另外3個驅動IC工作,使驅動電機變成發電機,將交流電轉化成直流電,經母線給電池組充電。
(2)碳化硅模塊的散熱
控制器高頻控制碳化硅的通斷,由于碳化硅在導通的瞬間產生很大的浪涌電流,在截時有較大的反向峰值電流存在、以及工作電壓高、電流大、分布電容等因素的存在,都使碳化硅溫度升溫快。
盡管不同廠家標定的碳化硅的工作溫度在600℃左右,實際中,碳化硅的工作溫度在20℃~200℃,所以要控制碳化硅的恰當工作溫度。
特斯拉Model 3碳化硅采用冷卻液來實現。在結構上,碳化硅模塊和散熱鋁合金之間是一層約為25~100um的銀通過燒結工藝連接起來的,保持良好的導熱性。
▲特斯拉Model3碳化硅冷卻
如圖所示,特斯拉碳化硅模塊的冷卻,在實際工作中,冷卻液有進出管道接口,里面有很多橢圓柱的針,高度約為16mm,間距約為1.5mm,采用“特斯拉閥”結構,和電池組的降溫相似,保證碳化硅處于佳的工作溫度。
(3)特斯拉Model 3控制器工作過程
▲特斯拉Model3 驅動電機控制器
如圖所示,特斯拉Model 3控制器是將低壓控制和高壓電路集中在一個PCB版上。為了隔離安全,低壓和高壓母線電壓采用光耦隔離,型號為Avago ACPL-C87BT-000E。電源電路為整個電路板低壓電路和驅動芯片提供電壓,其中變壓器型號為TDK VGT22EPC-222S6A12。
插接器主要是將電壓、電流、溫度、旋變、車速、油門踏板、制動等信號通過CAN芯片(TI SN65HVD1040A)送入主控芯片(TI DSP TMS320F28377DPTPQ),主控芯片通過驅動芯片(ST GAP1AS)來控制功率器件碳化硅的通斷,將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。為了保障系統穩定,特斯拉Model 3選用英飛凌的 SBC TLF35584QVVS2芯片對系統進行監控,確保系統可靠、穩定。
3 SiC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車應用上存在的問題
從400V到800V,相比較傳統的硅基功率半導體,碳化硅優勢明顯,不僅在控制器上應用,充電器也需要,但作為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車上應用還存在三個問題。
一價格貴,比IGBT貴一個數量級,專利的費用較高,和IGBT的技術壁壘一樣;
第二可靠性問題,碳化硅材料缺陷密度大,如果和“硅”標準比較,個位數的ppm級失效概率仍然偏高。雖然廠家在量產車前已經做過大量的臺架和路試,已經達到了車規級的應用,但對于客戶來說,用車的情況可能比廠家實驗要復雜的多,他們的駕駛習慣、汽車知識等都不可能達到廠家那樣的專業級,使用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問題,所以可靠性還需要時間的檢驗;
第三是壽命,碳化硅是半導體,繞不開失效問題,車輛的平均壽命一般在10~15年,對碳化硅也是挑戰。
4 新能源汽車功率器件的未來發展趨勢
碳化硅并不是神秘的東西,而是技術的迭代。
800V充電系統和電控系統功率模塊不僅有碳化硅,氮化鎵、金剛石也是一個選項。碳化硅的初衷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焦慮,即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偏長和低續航的兩大短板。
對于功率器件的未來,不是看800V材料的碳化硅單個的datasheet,而是從整個模塊的成熟度、可靠性、壽命、成本、知識產權、軟硬件的匹配等多方面找到平衡點。
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井噴式發展,功率器件成本的下降,更多寬禁半導體也會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,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潛在顛覆的技術會不斷突破,功率器件控制器硬件問題就會迎刃而解。
點擊次數:
123 更新時間:2022-09-21 【
打印此頁】 【
關閉】